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竟然是李白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冷遇

李白若有所思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残酷越甚,感悟越深!‘’

袁彬又道:‘’没想到这次,也先答应的这么爽快,他答应以后对我等以礼相待。太上皇这才将此事做罢,刚刚食了些菜粥安歇了,我便脱身过来看看你。唉!我们当初,一起被俘的,太上皇身边的几十人,现在死的死,逃的逃也没剩下几人了,你我一定要保重啊。‘’说完一脸的落寞。

‘’是啊!‘’

李白深深吐出一口气,一边掰指头一边说:“喜宁那个阉货降了;陈喜同那个不讲义气的溜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梁贵千户回京要赎银去了,王三龙病死了,陈大壮上回被溂花木赤打死了,杨铭是个靠不住的,张林是个担不了事的,这也没剩下几个人了,唉!不容易啊!熬吧!耗吧!耗一天算一天吧!‘’

袁彬又道:‘’上次我偷偷听见伯颜贴木儿对太上皇说,大明的使臣已经从京师出发了,是来赎我等回去的,你可不能灰心丧气啊,到那时,我等就是功臣,与有荣焉!‘’

李白无奈的冲他笑笑,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道:‘’好吧!我看好你懊,等你得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别忘了兄弟!到时候把你的俏丫鬟赏我两个使使‘’。

袁彬难得的爽朗笑笑:‘’行,到时候赏你十个八个‘’。

才过了不几天,大明的使臣就真的来了。

七月二十七日,礼部左侍郎杨善到瓦剌,第二天见到也先,第三天拜见英宗,又过了两天,英宗就从瓦剌动身回还了。

除了大明的迎送人员,伯颜帖木儿还令其手下五百骑兵沿途护送。

到宣府,太上皇命停了下来。

他命人写了罪己敕,晓谕文武群臣。派翻译杨铭及前来迎接的礼部郎中许大淼,去祭奠了一年前战死在土木堡的英灵。

又见土木堡,在难言的悲痛氛围中,他们都没停,像在逃避似的,埋头急走,匆匆而过…………

与此此时,在大明的朝堂在上,用什么礼仪迎接英宗回还?也成了争论的问题!

礼部尚书胡滢已经安排了一套礼仪,上报给景泰帝朱祁钰。

但景泰帝指示:以一舆二马迎英宗于居庸关,至安定门,再换符合仪制的兵仗仪卫。

几个大臣又说礼太薄,景泰帝说:“我记得前几天你们好多人上折子,都说迎驾礼应该简单节省。朕不是准了你们所奏吗?”众人不敢再说话。

走走停停,几天光景,一行人就快到居庸关了,这时瓦刺的骑兵已经回去了,队伍显得稀稀拉拉。

待到居庸关前,人困马乏,在雄伟的关城衬托下,一行队伍更显落魄,不觉得连这炎热的盛夏都有了一丝深秋的萧瑟。

到了居庸关里迎接太上皇的,竟然只有一乘轿子、两匹马和几个低品级官员。

又是几天颠簸,终于是远远的看见京师了,太上皇命停轿休息。

袁彬搀扶着太上皇下了轿,整理队伍,也好和城门外的迎接官员见面。

此时的太上皇头发花白,满面沧桑,望着隐隐约约的京师城,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朋友们,应该觉得朱祁镇应该是位老人吧?

其实不然,他今年才二十四岁。

到了安定门城门口,李白发现。

没有想像中的人山人海,高级别大臣也没来几个,钱皇后倒是远远的就奔了过来,与朱祁镇抱头痛哭。

仪仗、护卫远远的站在城墙根下。

礼部前来迎接的大小官员们,按照高低级别,自发的排着队列站位,最前方一位绯袍老者,着二品官员服饰,身旁站着一位身材瘦小的太监,手里捧着一卷明黄色卷轴,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圣旨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