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士南郊和西郊,一个个覆盖着沙土的顶盖被纷纷揭掉,露出里面静静停放的“卡拉尔”型主战坦克和bmp-1c式步兵战车,一辆辆战车轰鸣着从地下掩体中冲了出来;此外,郊区的不少建筑物内也冲出了一辆辆待命已久的坦克和步战车,汇聚成庞大的钢铁洪流,向着被炮火阻隔开来的美军第3机步师先头部队扑了过去。
“第16装甲师的野战防空部队必须不惜代价跟进冲击部队,他们坚持的时间就意味着反击能够持续的时间,必须顶住。”石良平少将略有些紧张地对着苏雷曼尼中将嘱咐道。
“每个班都派驻了革命卫队士官,他们会带着部队死战到底的。”苏雷曼尼中将这才告诉石良平伊军的应对手段。
石良平点点头,对于革命卫队的忠诚度他已有见闻,阿巴丹市的守军就是革命卫队,虽然有美军使用中子弹的因素,但此前的战斗中无人放弃阵地,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遭到末敏弹攻击还在调整部队中的美军,发现伊军数百辆坦克和步战车突然向自己冲击过来后,顿时慌张起来,只是退路被炮火和烈焰阻断,一时难以快速后撤,惶恐的情绪更是开始蔓延。幸好美军指挥官和士官们的经验丰富,匆匆稳住部队,下令部队就近收拢,转入防御。
冒着美军空中火力和炮火冲击的伊军装甲集群,没有丝毫停留,轰着油门全速冲击着,指挥官给坦克部队的命令是拉近到1500米以内再开火,并且严令部队不要与美军对射,直接冲进去短兵相接。
对于这样的命令,伊军装甲兵们是有些微辞的,装甲兵成了短兵相接的兵种,这让他们有些无法理解。当听到传闻此战术是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提议后,质疑声反而小了许多。其他不知道,这段时间听到的中国军队痛殴美军的新闻报道可是不少,这让他们对中国军队充满了钦佩和敬仰,顺带着也就对中国军事顾问的提议充满了信心。
对于这个结果,德黑兰方面有些郁闷,他们宣传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打消部队官兵对美军的恐惧,树立他们对美军作战时的信心。
损失了二十多辆战车后,伊军终于进入了开火范围。“卡拉尔”型主战坦克上的125毫米滑膛炮发出阵阵咆哮,打出去的全部是中俄提供的钨芯*,以确保能够击穿美军m1a2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这么近的距离,即便“卡拉尔”坦克上的火控系统不太先进,也足以保持较高的命中率了,加上*发挥稳定,布阵在全旅最前面的m1a2sep主战坦克接连被击穿,趴窝在沙地中燃烧起来。
尽管美军第1装甲旅战斗队的还击让伊军也在不断出现战损,但后续战车很快就会越过被击毁的同伴,继续向前冲击。抵近到数百米距离的时候,“卡拉尔”坦克炮塔顶部的12.7毫米遥控机枪咆哮了起来,与bmp-1c步战车上的30毫米机关炮一起,扫射着本车的正面区域。
bmp-1步战车上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反装甲能力低下,打击步兵工事也效果欠佳。伊朗军队一直想将其换掉,但bmp-2步战车的炮塔基座与其尺寸不同,难以直接替换,若要替换就得动“大手术”,这无疑增加了升级成本。就在伊朗军方犹豫不定之际,中国送来了方案,替换中国的99式通用炮塔。
99式通用炮塔能够直接安装在86式步战车的炮塔基座上,自然能够安装在bmp-1步战车的炮塔基座上,毕竟86式步战车就是bmp-1的中国仿制型号。同时,99式通用炮塔使用的红箭-73系列反坦克与bmp-1步战车上配备的at-3反坦克*同样师出一门,正好可以让伊朗军队中库存量巨大的at-3系列(包括红箭-73和伊朗仿制的“雷霆”)反坦克*有用武之地。
一百多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和30毫米机关炮同时开火,形成的毁伤效果相当骇然,尤其是在m1a2sep主战坦克和m2a3步兵战车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别说悍马高机动车和军用卡车了,就连m113a3式装甲输送车都扛不住这两种火力的近距离扫射。
依托战车残骸和简易地形阻击的美军步兵,甚至来不及给“标枪”备弹换上观瞄装置,伊军坦克就已经冲到了眼前。匆匆拿起单兵火箭筒开火,打在布满反应装甲的“卡拉尔”坦克上,却难以形成有效杀伤,反而引来了车载并列机枪的扫射,被达成了筛子。
被打成筛子还算幸运的,至少要比那些被卷入履带下活生生碾成肉泥的同伴要来得幸运。
第3机步师第1装甲旅战斗队步兵的临时防线接连被突破两道,随着全旅的三个合成营和一个侦察营全部被冲散,旅属后勤部队直接暴露在了伊军第16装甲师的钢铁洪流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