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啊</p>
嗖嗖嗖</p>
呃退</p>
发平县城城池之下,一股袁绍部众士卒,大约四五万人的规模,向着城池发起了一波攻击,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城墙上射下的密集箭雨,攻击很快被压制了下去。</p>
再看城头之上人头攒动,守城兵力似乎一点儿都不比投入攻城的袁绍部众士卒少,因而一波攻城过后,袁绍部众士卒犹豫一番之后便选择了离去。</p>
袁绍此次兵分九路横渡黄河济水,而袁绍自己则作为压阵的最后一路,可谓是气势汹汹而来的。</p>
其前军之中每路都有大将名谋统领,其中就包括河北四庭柱之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此前已被典韦所斩。</p>
另外还有屡立战功的大将粷义,以及直接推动本次出兵青州兖州的谋臣田丰审配逢纪。</p>
尤其是其中的田丰审配逢纪三位谋臣,本次在意见上是完全统一的,他们都认知到了来自杨锐的巨大威胁,协同推动了袁绍出兵参与徐州之争的行动。</p>
几路大军在分头渡河之前,袁绍便传递下了命令,约定了高唐聊城阳平三座县城为兵力集结点,中途各路兵马都可以自由攻击沿线各城池镇村领地,还设定了丰厚的奖励。</p>
因而袁绍的各路兵马都是卯足了劲头,所过之地都意图尽量攻城略地,以图建功立业。</p>
然而类似发平县城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袁绍的各路兵马不管是打散的时候,还是逐渐聚集起来之后,攻下的领地数量都较为有限。莫说是县城级别的领地了,他们甚至在镇村等级领地上都吃过不少亏。</p>
主要还是杨锐领地之内的地方兵力较为丰富,为了躲避济水黄河之上太史慈大船的阻击,袁绍兵力选择了黄河济水最为弯曲的漫长河段,化整为零渡河而过,而这一策略也导致了袁绍兵力有些过于分散。即使同一路大军渡河的时候跨度也非常大。</p>
如此一来所造成的结果,便出现了局部地域袁绍渡河兵力甚至还比不上当地杨锐兵力的情况,这些袁绍部众不要说去建功了,甚至刚一渡河便遭遇到了迎头一击,出现了不小的损失。</p>
当然了,这种情况毕竟还在少数,袁绍部众占据主动的时候还是要更多一些,只是这种主动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战果罢了。</p>
不过要说到战果,袁绍部众当然也不是毫无建树。城池方面袁绍方面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聊城县城</p>
当时孙乾坚壁清野的命令也才刚刚到达半途而已,聊城县城的官吏由于疏于防御,甚至未得到丝毫有关袁绍部众南渡的消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