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能源集团 第 1384 节 沙皇的宝藏

除此之外,沙皇家族的其他人也纷纷被逮捕和转移。算得上幸运的,是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玛利娅?费奥多罗芙娜辗转回到了自己的故国丹麦。罗曼诺夫家族有个别的血脉到了国外,但尼古拉二世一脉没有幸存下的人。末代沙皇的乱世情仇就这样在俄罗斯无产阶级凯歌行进的号声和“红色恐怖”的枪声中结束了。

关于杀害沙皇一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是叶卡捷林堡的地方政权自作主张,政权最高当局坚持这一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对沙皇一家执行死刑是奉莫斯科的命令行事的,坚持这一说法的是参与这一行动的“契卡”人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沙皇一家被处决后,苏维埃中央机构确认了这次行动。1918年7月18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召开会议讨论了此事,随后作出的决议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认为这一决定是无条件正确的”。7月23日,《乌拉尔工人报》发表了如下消息:“7月16~17日夜间,根据乌拉尔州工人、农民和红军士兵苏维埃的决议,枪决了前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这个带着皇冠的刽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苏联解体后,一切都变了样,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重新找到,并经dna检测得到确认。只有皇储阿列克谢和玛丽亚的遗体未被发现。1998年,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2007年夏天,研究者在叶卡捷琳堡附近的乌拉尔山脉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些遗骸,并送往俄罗斯、奥地利和美国的实验室进行dna检测。2008年6月,俄罗斯总检察长办公室下属调查委员会发言人弗拉基米尔?马尔金在一份声明中说,检测证明这些最新找到的遗骸正是沙皇子女的遗骸。声明列出了迄今为止收集的详尽资料,包括弹道、牙齿、化学元素分析等检测结果。悲剧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一切传言到此似乎也将停止,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和沙皇埋葬在一起,似乎已成为永久的迷团......。

“先生,我们的人找到了一些资料,是关于这个沙皇财富的。”一个调查部的人找到了一些材料,沙皇就那么死了,可是他的身边什么都没有,要说这个家伙一点的财富都没有,有人相信吗?要知道那个时候全国的财富都是他的,从彼得一世开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再到最后的沙皇,绝对都是大富翁的,越往后的越有钱的。

据报道,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原沙皇俄国舰队司令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纠集沙俄军队的残部组织反苏维埃武装,并在英国的援助下于鄂木斯克成立了**政fu,与苏联红军展开激战。1919年11月,鄂木斯克被红军攻占。为了保存实力,高尔察克率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准备逃往太平洋沿岸寻求日本的支持,以图东山再起。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此外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以及有20余万名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

在这上百万人浩浩荡荡的逃亡队伍中,还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一批现今价值数千亿英镑、总重量达1600吨的黄金宝藏以及各种名贵物品!据悉,这批宝藏是沙皇拨给高尔察克的军费,它们分装在28节武装押运的列车车厢中,顺着当时俄罗斯的东西铁路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随部队一同前进。可是谁也没想到,队伍刚出发不久,气温就从出发时的-30c陡然降到了百年不遇的-60c。从1919年11月到次年2月的三个月间,这场奇寒引发了一场人间惨剧,而这批黄金宝藏也从此神秘失踪。

“先生,这里的资料说虽然没有人知道这1600吨黄金的具体下落,但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时装着金块的28节车厢的列车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高尔察克只好命令沙俄军队制作了多个大型雪橇,拉着装黄金的车厢在西伯利亚的雪地和冰面上前进。但是,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当运送这批黄金的士兵行进到阿特佳湖上时,全军覆没于风雪中。这批巨额财宝成了“无主”的宝藏,最终被遗弃在了冰封的湖面上,并且随着湖水的解冻,和车厢一起沉入了贝加尔湖底。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南部,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730米。过去90余年来,这1600吨“沙皇黄金”引发了一**的寻宝热潮和各种阴谋论。前苏联和俄罗斯政fu曾多次派出探险队和搜寻小组对贝加尔湖进行搜索,但都一无所获。”一边有人在快速的打开这个地方,一边几个人陪着李从在找一些资料,对于宝藏这样的东西李从真是快要爱死了。

“哈哈,当年他们费尽心思的找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没想到直接被我得到了。”李从高兴的笑着说道,催促那些人快点。

“先生,你来看看这一条,可能我们会收获全世界最大的钻石库的。”一个人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把手里的东西交给了李从。

原来当年的沙皇可是有一座巨大的钻石库的,沙皇们酷爱各种各样的大型钻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钻石库的珍宝现在已经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它成为俄罗斯国家财富的象征,但即便是皇室珍宝,也有流离坎坷的时候。

古代帝王总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绵延至永远,就像钻石一样坚固而恒久。这或许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开始收集钻石和珠宝的原因。

18世纪初,彼得大帝颁布了一道保护珍宝的专项命令,要求国人不准随便变卖室中的珍贵珠宝和首饰,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钻石和珠宝必须由皇家收购。另外彼得大帝还在世界范围内搜索钻石珠宝,很多小国得知他的心头所好都把本国最好的珠宝亲手献上,希望因此得到庇护和福祉。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圣?彼得堡东宫内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筑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宝都被珍藏在里面,世人称之为钻石库。彼得大帝之后,最痴迷于收集珠宝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个女人都爱钻石,那么最爱钻石的女人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对钻石的痴迷程度几近疯狂,每天都佩带价值连城的钻饰,而且花样经常翻新。她对钻石切割和镶嵌的工艺要求极高,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钻石切割专家就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出现的。曾经有个皇宫卫士壮着胆子称赞女皇的钻饰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卫总管。大小官员于是都把进献钻石当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径。一次女皇过生日,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件生日礼物中有超过一半是钻石。女皇的钻石不仅镶嵌成首饰,就连她日常用的东西都要镶满钻石。她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的封面上就镶嵌了3017颗钻石。

在几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国的钻石库成为珍贵钻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钻石就有3颗。

最出名的是“奥尔洛夫”钻石,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钻石,重189.62克拉。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发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原石,根据当时印度国王的旨意,一位钻石加工专家拟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样,但未能如愿,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这颗美妙绝伦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婆罗门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国王攻占之后,这颗钻石又被装饰在波斯国王宝座之上。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亚美尼亚人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1772年钻石又被转手卖给了俄国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把钻石卖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伯爵把钻石命名为“奥尔洛夫”,并把它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奥尔洛夫”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道,外面其实已经很艰苦了,但是这些财富必须要运走的,这对于红杉树来说绝对是一个要命的打击的。

“命令国内方面,再次空运一个近卫师的下属团过来,务必要坚持住,命令扶桑舰队开始向这边运动,到时候直升飞机运送的时候直接运送到舰队上去就可以了,另外让我们的人在他们的欧洲部分闹事,闹的越大越好,绝对不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到我们这边来。”李从想了想说道,他们的干扰是周围几十公里,但是现在那边也应该知道了,只能是用一些其他的事情版主他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