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唐不良人 第五十六章 风暴

??苏大为心道:果然如自己所想。

??只要能令李治对李义府起了疑心,自己今天这趟入宫,就不算白来。

??目地算是完成了大半。

??估摸着李治也该厌烦了,正当苏大为准备识相的,主动告辞离去。

??只听有小太监站在殿外传唱道:“启奏陛下,东台侍郎求见。”

??李治抬起的手,向旁挥了挥,本来要令苏大为退下,突然又改了主意:“苏大为,你且在一旁候着,耳朵竖着,嘴巴闭着。”

??“喏。”

??苏大为不知李治如何想的。

??不过既然命自己候着,他便乖乖走到殿中道旁,背对着一根红漆大柱,垂手侍立。

??就和殿上那些侍奉的太监宫女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不再出声。

??李治伸手示意了一下,侍立在他手边的王伏胜扬声道:“传东台侍郎入见。”

??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抬袖,抹了一下额头上渗出的冷汗。

??大殿外。

??东台侍郎郝处俊沉默站立。

??他的面容沉毅,双目炯炯有神。

??虽然满头银丝,但依旧显得精神健旺,让人不敢轻视。

??听得殿内传出传召之音,郝处俊整理了一下官服,双手执笏板,迈着方正的步子,走入殿中。

??“臣,东台侍郎郝处俊,参见陛下。”

??郝处俊立于殿中,双手执笏板,向着李治郑重一礼。

??“免礼。”

??李治虚抬右手:“东台侍郎求见,可是有要事?”

??“确有一件事,臣拿不定主意,所以求见陛下。”

??郝处俊的话说完。

??李治便忍不住向立在大殿一侧的苏大为,看了一眼。

??这一眼的眼色有些复杂。

??既有一种,“和你一样”的意味。

??又有一种,“你都察寺不是什么都知道吗,可知东台侍郎是为了何事”?

??这样几种情绪。

??苏大为站在那里,心中飞快盘算。

??但在面上,十分严肃,面无表情得好像当初的李思文一般。

??对于李治那个眼色,他看懂了。

??不过他更懂之前李治让自己带耳朵,闭嘴巴是什么意思。

??多看,不说。

??观其不语真君子。

??非大朝会的日子,朝中重臣突然求见,必然是有要紧事。

??果然,郝处俊在得到李治首肯后,郑重一礼道:“臣此次来,是接到几份重要奏折,这些折子,皆参中书令李义府贪脏枉法,民怨极大,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察之。”

??说着从袖子里取出几分奏折,双手奉上。

??太监王伏胜小心看了一眼李治的表情。

??这个时候,李治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

??在不久前,苏大为说李义府的事时,李治是反常的严肃,甚至是冷漠。

??但是到现在,却是平静。

??这依然是反常的。

??东台侍郎为过去门下省,负责审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称“封驳”,是审议机构。

??所以郝处俊收到下面诸臣递上的折子,有审议之责,遇到重大问题的,可以直接向李治禀报。

??他此次来,属于职份之内。

??并不出奇。

??奇就奇在,时间节点这么好,刚好是苏大为说完李义府,东台侍郎便来递上弹劾李义府的折子。

??世上真有这般凑巧之事?

??按李治的性格,他肯定是起疑心的。

??可是他现在,面上一丝表情都没有,平静得可怕。

??李治的手指微动了一下。

??熟知他的王伏胜,忙鞠躬点头,然后快步下去,走到郝处俊前,接过奏折,又小快步的上去,将奏折置于李治面前的桌案上。

??“陛下。”

??“念。”

??王伏胜忙点头,伸手揭开第一份奏折。

??一眼看过去,他的身体好似微震了一下,舔了舔唇,低声道:“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告发李义府,言:李义府向长孙无忌之孙长孙延索取七百贯,得授司津监一职。”

??“谏议大夫弹劾李义府,私占长安城外,百姓田亩两百顷……”

??“西台侍郎弹劾李义府,主持铨选,私相卖售……”

??铨选是指选官制度。

??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

??如今,铨选之权,李治是交给李义府。

??也就是大唐官员中人事升降任命,李义府掌着方向,只用把结果呈报给李治即可。

??这里面有没有询私舞弊的空间?

??绝对有。

??在去年末的时候,李治就听到风声,私下与李义府谈话,提醒他注意收敛。

??但从眼下这些事来看,李义府非但没听,反而变本加厉。

??苏大为注意到,王伏胜每念一句,李治的脸色就变得难看一分。

??但是更可怕的一封弹劾奏折,随着王伏胜的口,念了出来。

??“西台侍郎弹劾中书令李义府,府中请术士杜元纪望气。”

??咯噔!

??苏大为仿佛听到空气里,有某种平衡线被撕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