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鼓数响。
??苏大为独坐在都察寺自己的桌案前,目光凝视着桌上一盏鲸油灯。
??心绪随着灯火,不住变幻。
??他吩咐公廨中其余值守的都察寺官吏,若无要事,不得打扰。
??他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
??理清一个头绪。
??从来没有无缘由的爱恨。
??李义府盯上都察寺,究竟为什么?
??难道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曾得罪过他?
??那郭行真呢?
??这个道人,虽说来历神秘,但之前一直忙着给太子李弘治病。
??苏大为查过关于道士的卷宗了,虽然与长安诸道走得不近,显得特立独行,但这人炼丹确实有几分本事。
??深得李治和武媚娘的信任。
??之前他也只是通过李治的权力,去收集一些珍稀药材,并没有听说对权力有任何过份的野心。
??但此次,为何也会盯上都察寺。
??一时想不明白。
??这个问题,只能暂且放下。
??那么,高阳公主的案子,失窃的大唐西域记》,幕后之人,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地?
??这件案子,目前已知是和巫蛊之术有关。
??怀疑高阳是被异人用巫蛊咒杀。
??这样,才解释她为何在自己的公主府上,竟会溺亡。
??但还有一个疑问,既然已经被巫蛊咒杀,那究竟是谁闯入公主府,取走了大唐西域记》?
??如果施巫蛊的人,与取走大唐西域记》为同一人,有什么必要,再出手拧断高阳的脖颈?
??为了仇恨?泄愤?
??但是除了颈骨折断这一点,高阳的尸身并没有遭受虐待的痕迹,房间也十分干净,没有任何挣扎和打斗。
??古怪。
??苏大为摇摇头。
??至少,从已知的线索,施蛊咒高阳之人,与拧断高阳脖子,取走大唐西域记》,应该不是同一人。
??既已施咒,何必再用拧断脖颈这种粗暴方式来杀人。
??因此,此案,至少有两名犯人。
??一人是施巫蛊,一人,杀公主,取大唐西域记》。
??同时还有崔涣的案子看起来,也是被巫蛊咒杀。
??而崔涣生前最后烧的东西里有李义府手书的一个“之”字。
??还有当年苏大为放在玄奘法师处的金宝神枕,现在也落在李义府的手中。
??这一点已经从不同渠道证实了。
??虽然李义府做得隐蔽,但瞒不过都察寺的查探。
??所以这两条线索从某方面来说都指向李义府。
??至少,说明李义府可能与巫蛊之事,存在某种关联。
??另外,今天高大虎查证咒高阳公主的人偶是郭行真手下道士,从西市王家的娃娃铺子里买的。
??王家与此案有无关联,暂且不论。
??郭行真,也有嫌疑。
??但目前证据不明显。
??继续查的话,还是先得从李义府身上着实。
??于公为了查高阳公主的案子。
??于私,解决李义府是为了苏大为自身的安全。
??既然李义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暗中对付苏大为。
??没理由一直挨打不还手。
??苏大为是战场厮杀出来的并不因为对方是中书令,就有顾忌。
??当年面对权势滔天的长孙无忌他都没怕过。
??何况如今的李义府。
??沉默中苏大为提起毛笔又放下。
??他本意是今天入宫时,向李治请旨,让都察寺去李义府府上,暗中查证。
??但被意外给打断了。
??苏大为此时在桌案前,想的就是这件事。
??沉思再三,他心中有了决断。
??抬起头,扬声道:“魏破延何在?”
??“属下在。”
??公廨中,灯火微微一闪,光线暗了一瞬。
??待灯火复明。
??在苏大为下首,不知何时站了一位一身黑袍的男子。
??他的面容沉浸在灯影中,看不分明。
??正是天字组异人,魏破延。
??上次去盯韩国夫人武顺府上时,苏大为曾亲眼见过此人。
??后来感觉办事不错,便留在身边听用。
??“带几个得力的人手,随我出去一趟。”
??“是。”
??魏破延并不多话,低头应了一声,身形一闪,消失不见。
??在过去,都察寺虽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但一般对中下层官员,有查案需要时,才会实行监察。
??像对中书令这样的宰相高位,则从未有过。
??这也是苏大为想要告诉李治,并请旨的原因。
??监察宰相,是犯忌讳的,若没有天子许可,就算事成,也是做错了。
??但,苏大为思索了许久,还是决定,先斩后奏。
??只因为他想明白了另外一件事。
??李义府的提案,李治现在是知道,知道以后,他会如何想?
??以李治的角度,多半是认可的。
??那今天去见李治时,他为何没有提及此事?
??不,或许并不是没有提。
??李治给出暗示了。
??那个献上酿酒配方的事。
??表面看,只是李治随口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