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拒绝嫁给权臣后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过年撒糖

顾夭夭心说不上为何,跳的有些快了。

烟火之下,他眼如星辰,照亮了自己的心。

成亲都这么久了,她以为会像是老夫老妻一般,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淡然从容。

可此刻,四目相对,心,总还是想要跳出来一般。

甚至,想也不想的便避开了,叶卓华的视线。

脸,便是连自己都感觉到了,烫,“你想的美!”

说的那话,不自然的带着颤颤的尾音,像是拒绝,更像是撒娇。

顾夭夭恼的跺了一下脚,她原本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拒绝,。

一开始的时候想着,两人既然已经结为了夫妻,也都同房了,这生儿育女原就是正常的事。

可却没想到,叶卓华中间却出了那么一道岔子。

倒将她闹的,有些胆怯了,甚至有一种,现在若是要孩子,十有八伤。

即便天下女子便都是这般早早的有了身孕,可放在自己这就是不行。

顾夭夭不知道,自己这般是不是矫情,可就算是又如何,那也是叶卓华自找的。

看见顾夭夭害羞的跑开,叶卓华在后头不由的喊了句,“丫头。”

在他眼中,顾夭夭始终太小了,生孩子凶险,他万不敢冒险。

总想着,再大一些,再大一些就好了。

如今,就是连顾父都沉不住气了,估摸自己的父母那便快了。

凡事,自己扛着便是。

今日是年三十,他们自然不会早睡,总是要守岁的。

回到屋子,叶卓华拿了之前做好的灯笼递给顾夭夭,“出去瞧瞧?”

这一路跑来,顾夭夭也没刚才那般的不自在了,笑着接过灯笼。

外头,炮竹声声声欢喜,现在,便是连寻常百姓也开始放了。

叶卓华取了火折子,为两人点燃烛火。

待点好后,两个拎着灯笼,迎着烟火而去。

灯笼将两个人的影子拉长,仿佛靠在一起。

风一吹,灯笼轻轻的转动,那贴在灯笼面的小像的影子,也跟着动了起来,仿佛是两个人正在互述衷肠,说到动情处,害羞的躲开了一般。

走着走着,这俩灯笼突然啪的发出了声响。

顾夭夭惊了一下,手很自然的放开了手柄,叶卓华眼急手快的拎住,而后看着灯笼晃晃悠悠的展开,两盏灯笼放在一处,竟变成了一件袍子样子。

灯笼面全都打开,上面的鸳鸯,印在地面上,成双入对。

“这是?”顾夭夭的眼睛,被灯光照亮,她捂着嘴惊讶的问了句。

叶卓华晃了晃灯笼,“你这两日只顾着陪岳父大人,我闲来无事,便做了这个机关。”

而后,声音不自然的放柔了,“你瞧着,像不像我诓骗你的那件袍子?”

说起袍子,顾夭夭愣了一下,半响才记起来,她有一次出京城去寻祖母,半道上碰见了叶卓华,瞧他穿的单薄,突然发了善心,给了他件白色缎面的袍子。

虽说,这人心思百转千回,可这灯笼,顾夭夭是真的喜欢。

伸手,取回了自己的那一面,“没想到,你竟然也会,这机巧东西。”

叶卓华但笑不语,上辈子他只是一个罪臣之后,能位及权臣,其中各种艰辛自是只有自己知晓,若是懂得不多,怎能将脚下站稳?

只是这话,他总不好,再让顾夭夭知晓,平白的,让她心疼。

“叶氏绦之,取真心而于你身前,轻声问汝,心可悦吾?”叶卓华定定的看着顾夭夭,此刻,眼里没有烟花,只有顾夭夭一人。

说不上为何,顾夭夭笑了。

笑得眼弯如月,面若桃花。

而后,终于是轻轻点头。

这个年,终于是叶卓华给自己的团圆。

无论过去也好,未来也罢,皆都不去想,只看着眼前人,乃是心上人。

叶卓华伸手抱住了顾夭夭,“我身无长物,只一命永护你。”

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顾夭夭,便也早就,以性命相护。

这一世,看着顺遂,其实也并非没有凶险,只是,是眼前这个人,将凶险都挡在了身后。

这大过年的,越说,越让顾夭夭觉得不好意思。

抬手点了一下叶卓华的肩膀,“成了,一个男人,絮絮叨叨的这么久做什么?”

而后仰头,看着满天空的烟花,“瞧瞧,还是美的东西,让人,心神向往。”

叶卓华哼了一声,“便是说我丑?”

顾夭夭重重的点头,“难得叶大人有自知之明。”而后侧头,唇,自然的印在了叶卓华的侧脸。

紧接着快速的收回自己的脸,拎着裙摆,抬脚往前小跑去。

叶卓华看着前头,一席红色的袍子,在清冷的月光下,却如同朝阳一般耀眼,而她手中拿着,是贴了自己的小像的灯笼,心中,被欢喜填的,满满当当的。

今日除夕,不大的院子,似乎随处便能听得,周围人的,欢声笑语。

顾夭夭信步的走着,很快便到了前院。

有顾父带来的武将们,大约是嫌这屋子小了,便将桌子搬在了院中,两边点了火,将跟前照的暖暖和和的。

他们一边吃酒,一边高声闲聊。

而顾夭夭一眼便瞧见了,原本在塌上躺着醉酒的父亲,此刻笑的最欢喜。

听听那声音,哪里还有一点醉意。

即便,早就知道顾父那是装的醉酒,此刻却还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正当顾夭夭思量的时候,突然觉得身子一轻,被叶卓华从后面打横抱了起来,顾夭夭一惊,一手紧紧的握着手柄,一手自然的搭在叶卓华的脖子上。

“莫让岳父瞧见你,让他老人家,面上尴尬。”叶卓华低头,在顾夭夭耳边轻声说了句。

滚烫的呼吸,让顾夭夭不自然的缩了缩头,便是拎着灯笼的手,也跟着颤了颤。

叶卓华右手揽着顾夭夭的腰,左手放在顾夭夭的腿弯处,而灯笼一直握在左手,他纵身一跃,两个人的灯笼不可避免的碰在一处。

上头的小像,突然挨在了一处。

像极了,相拥的两个人。

愈发的让人,心跳加快,哪里还记得,是真的醉酒还是假的醉酒。

叶卓华跃了几下,他们便到了院外。

虽然没有叫卖声,可有不少孩童们,也拎着灯笼,结伴在街上玩笑打闹。

忙活了一年了,只有现在好像是最轻松地。

不远处,有三两的村妇围在一起闲聊。

因为衙门这边放的烟花最多,不少人在过来看,也凑个热闹。

在这个小小的平城,突然有一种,比京城还要热闹欢喜的感觉。

这一夜热闹,一直过了子时,大街上这才慢慢的安静。

今日的夜,格外的短。

待到了寅时,天还黑着,外头便又开始,响起了炮仗的声音。

顾夭夭揉了揉眼睛,多少还有些困,躺在榻上缓了一会儿,便起身了。

跟前,却没有叶卓华的影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的。

按照习俗,这个时辰起来,要点旺火拜祖。

而且,今日早晨生米生面是不能下锅的,也就是说,昨夜夜里要做出今早吃的饭菜来。

等拜了祖,才能往灶堂里烧柴火,开始热饭。

夏柳听见动静,赶紧推门进来,搓了搓手,在炉子边暖了暖,才帮着顾夭夭穿衣。

等着净完手,夏柳将水倒在盆里存着,在拜祖之前,这生水也不能下地。

外头的炮仗声是越来越响,顾夭夭在屋子里坐不住,便同夏柳一起到院子里瞧热闹去。